SOCIAL WORK WEEKLY
你不是唯一 跌撞中成长!

认清社会:社会工作实践的第一步

认清社会:社会工作实践的第一步

白方文 2021年1月2日

每个阶层所处的位置不同,就对这个社会的感知不同,极少数人能够开启上帝视角,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轻松穿梭而过。社会工作者亦一样,即便拥有足够多的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哲学等知识,仍然难以成为这个社会结构的穿梭者,更何况,社会工作者的出身、智商、情商、资本等本身就有限。因此,他们更加难成为这个社会结构的“穿梭者”,更别说满怀热情、开启上帝视角去拯救“弱者”。

当然,在结构性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并非是无法前行,而是要拥有更多的智识去尝试,迈开步伐去实践和探索。然而,倘若我们对这个社会一无所知,沉浸在自己假想的社会图景之中,我们犹如拿着一张错误的地图去尝试“按图索骥”,或者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刻舟求剑”,甚至是在没有任何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盲人摸象。依照这样的比喻,社会工作的学习者第一步应该是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感知这个社会,从而尽可能获得这个社会的“真实图景”。

在这种前提之下,社会工作的学习者首先要学会的应该是社会学的知识,且能够使用社会研究方法去研究这个社会,从而获得对这个社会的清醒认知。首先是要对案主本身产生困境的原因拥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众所周知,困难群体的产生并非是因为个体的心理、能力、身体等看似自致因素,更有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塑造。其次,社会工作者本身亦是社会结构的安排。如安排在体制社工、机构社工、项目社工,这种安排本身就给予了社会工作者的“可行能力”。比如在现行的体制之下,社会工作机构被评估仍然是以个案、小组、社区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定,而非社区、社群整体的社会氛围的变化。最后,我们习得的智识本身的缺陷。一是现有的知识结构本身让我们“缘木求鱼”,我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习得一堆的规范性知识,即教我们怎么如何规范操作是专业的,但没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难以实现这种规范性的操作;二是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始终追求这种规范性操作,却缺少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究,即便在规范和专业的操作之下也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最后成功的实现了“锯箭杆”的既视感——问题没有解决,但看上去又解决了。

基于上面的思考,本文认为,社会工作的教学、研究、实践不应停留在以简单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更应该打开更为宽广的视角和思路。那么这种思路则是先把社会调查做清楚,调查这个社会究竟怎么回事,怎么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基于这种原因去进行实践,最终让逻辑链条更为完整。就目前而言,我们虽然经过经验看到了诸多问题和实践存在,但仍然缺乏实实在在的调查和研究,最终陷入经验化的实践之中。同时,对于实践的研究本身也不明朗,对实践的细节观察、反思依然不够细致和科学,最终形成了一个“故事讲不清楚”的逻辑链条断裂的状态,也是认识社会的能力缺陷。

当然,不可否认,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永远超过我们的经验感知,包括此文本身也是自己的经验感知,也未经过科学的论证过程。亦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供各位读者探讨,批评指正。当然,更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基于这样的思考,去掌握这个社会的规律,不论是为个人的人生阶层穿梭,还是为案主实现穿梭的目的,小编都是欣慰的。亦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有更多探测社会趋势的能力,掌握社会潮流和脉搏,实现自我或者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实现“穿梭”……

编辑:涂才婷socialworkweekly.cn

赞(3)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工周刊 » 认清社会:社会工作实践的第一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