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何英
单位 | 广州市协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小组背景介绍
新塘街社工服务站于2019年3月针对辖区内一所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初中青少年开展压力调研。通过让该校青少年填写压力值量表,其平均压力分数值为6(最低0分-10分最高),这表明被访青少年都普遍感受到压力。另外调研显示其压力来源主要为学业,父母和自己自身;其在面对压力时,普遍不知道如何处理。
二、分析预估
根据学校老师反馈,XX学校初中生的成绩普遍低下,平均分还达不到及格线。由于家长多为农民工,经常采用粗暴的沟通方式,青少年的学习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又正处于叛逆期,容易与家人产生冲突,但不懂如何处理,对于正直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若没有正确的认知和行为,会导致不良后果。
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期不稳定发展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家庭、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以抗逆力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压力管理、应对技巧等活动,提高青少年在生活中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开展情绪调节、角色扮演、减压技巧学习等环节,提高青少年在学习情绪管理能力。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理念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本次小组通过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组员间相互交流等形式进行开展,引导组员了解自己并学习更多缓解压力的经验技巧,情绪如何而来,压力如何而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行为,学习减压方法、放松技巧、调节情绪,增加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对自身的思维、生活形成良好的影响,营造一种青春朝气、活跃的团队氛围。
(二)小组目标
总目标:提升组员面对压力的自我认知及自我缓解能力。
分目标:
1.使组员至少学习到2种以上的减压技巧或释放压力的方法。
2.通过小组,使组员感到压力程度至少降低2分。
(三)小组性质
成长小组
(四)小组对象
9名XX学校初中生。
(五)小组时间
2019年4月至5月的每周五,共计6节。
(六)小组程序
为提升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能正确认识压力的能力,更好地健康成长。广州市新塘街社工服务站于2019年4月至5月在XX学校招募了9名初中青少年,开展“我的压力我控制”抗压小组,总共6节。具体安排如下:




优质书籍推荐: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系列(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 两性篇)
作者:(美)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当当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小组初期,组员之间相互不熟悉,社工作为引导者,通过热身游戏活跃小组气氛,引导组员自我介绍,消除组员之间陌生感和疏离感,初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让组员建立小组契约,写下当下所面临的压力以及对小组的期待。
在小组开展初期,小组成员由刚开始的不熟悉到渐渐熟络,有刚开始的比较内向,到后来愿意与其他组员分,小组成员逐渐对小组有了归属感。他们不仅熟悉了对方,并且认为他们是一个小组,是一个集体。
在小组中期,社工通过向组员讲解压力的含义,教授组员分享缓解压力的小技巧。如:“气球大爆炸”是在气球上写下自己的烦恼,利用自己的方式引爆气球,适当的抒发气球里的烦恼情绪,这个环节是组员表示很喜欢的一个环节,有趣的同时能抒发组员的情绪;这一节让小组组员简单认识了压力的含义以及学习了一个有趣的减压小技巧。
小组中后期也注重小组过程中让小组组员之间相互鼓励,在“你很好”环节:通过击鼓传花,该组员坐在其他组员位置的中心闭上眼睛,其他组员写下该组员的优点并交予给该组员,引导组员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同时给予组员加强信心,发现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去面对学业中、生活中带来的压力,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
通过小剧本情景演绎及实践的方式让组员身临其境去感受压力,去学习体验倾诉、深呼吸、冥想放松等缓解压力的小技巧。社工也及时的给予组员鼓励,并告诉组员在社工眼里他们都是最棒的。
在小组后期,社工将本次小组从第一节到第五节的小组过程照片制作视频剪影,在小组的最后一节与组员一同回顾整个小组历程,也以此缓解小组结束的离别情绪。鼓励组员在贺卡上写下对自己未来想说的话,给予自己信心和鼓励。
最后,对小组的过程进行反馈,组员都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懂得怎么面对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也提升了对压力的认知行为,提升了应对压力的能力。
在小组过程中中看到组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完成小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刚开始的沉默到后面能说出每一节小组内容与结束后的感受,看得到小组组员的成长和变化,小组的每一个环节也靠组员去顺利地达成了目标。小组成员从小组开始时的陌生到彼此信任,参与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组员也变得更加自信有勇气。
经过每一节组员的分享得知,组员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多为学业上的压力,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以及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在学习小组之后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业及父母带来的压力和挫折,能够理性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总结评估
(一)评估方法与评估内容

(二)目标达成情况
根据小组前期的压力问卷分析得出,组员的压力平均分在6分(0-10分,分数越高代表压力程度越大)。小组后期的数据得出,组员的压力程度平均分在4分。降低了2分,小组后期认为自身的压力值比小组前期自身的压力值低,目标达成。
同时根据服务对象反馈表统计得出,100%的组员表示通过小组学习到了两种以上的减压方法,并且提高了正确认识压力的能力。包括与朋友、家人倾诉、深呼吸、冥想、试着去放松自己、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等等。
(三)组员评价情况
根据小组结束前的满意度评估表,分析得出100%的组员对社工的评价表示满意,很积极地投入每一节小组中。组员在小组刚开始时都表示这是第一次参与社工站的活动,有这样的场所娱乐和学习,也拉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组员都表示希望之后能定期开展类似的小组,并且积极的成为了社工站的志愿者。
六、专业反思
社工在小组中尝试了角色互换。情景模拟、给未来的一封信等不同形式的服务,使组员能够更直观地正视压力,接受压力和处理压力。通过小组,组员也积极参与了社工站的志愿服务,并且注册成为了社工站志愿者中的一员。从组员的反馈中也看出了组员对自己面临压力的改变。
XX学校的青少年普遍自我评价较低,他们往往需要自我肯定和压力舒缓。同时,青少年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获得青少年的信任是很困难的,是很需要社工能够做到接纳、包容、懂得鼓励和懂得关心。
社工在面对这些青少年时,应保持较好的心态,带着温暖、同理心的态度,加上专业技巧的使用,促进组员在小组中后期发生很好的转变,部分组员也因此在小组结束后成为了社工站的青少年志愿者,从而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编辑:涂才婷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