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回忆录
第一期:严昌筠
文章导读
为支持湖北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2020 湖北峰会将于 2020 年 6 月 23 日(星期二)在线上举办,峰会主题为“共同应对中变革公益生态”。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作为承办机构,本周将开启“湖北回忆录”系列,采访湖北公益人,回忆真实的抗疫经历。今天为第一期,采访人及采访对象介绍如下。

先介绍一下你们机构吧。
严昌筠:2006 年我和朋友组建了荆门义工联,目前带着 3000 多名义工开展公益活动,是湖北省最早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
目前我们承接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市民政一系列公益项目,涉及助学、助残、敬老、环保、救助。也和壹基金、建辉基金、杭州妇女儿童基金会、腾讯公益深度合作。我们做过的项目中,公益小天使聚集了 4000 多个家庭一年 400 多场活动,女童保护进入了县市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焕新乐园、致敬行善者点亮偏乡项目作为湖北省枢纽协调机构,动员了湖北其他市州公益组织共同参与,全省联动。另外,自己内部孵化培育了 3 个民非机构。其中有两个社工机构。
疫情发生后,你们机构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严昌筠:根据疫情不同阶段的需求,我们开展了不同层面的服务。一是组建抗疫服务队,接卸转运医疗物资,这个以线下为主;二是随着形势发展,联络 17 个县市区志愿者组织对接各方面资源,疏通海内外捐赠物资 4000 多万件,这个以线上为主。三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社区服务。卡点值守,上门看望孤寡、买药买菜,这个以线下为主。四是搭建支持平台,持续深入开展专业志愿服务,这个以线上为主。
关于疫情应急,我们完全是外行,但是在这里面大家真的是学到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紧急招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比方说国际商贸英语专业的,医疗器械等贸易方面的,我们就在全省各地的那些公益组织里面招,然后在高校里面招,后来省慈善总会委托我们牵头组织本土的公益组织一起来做捐赠物资的发放督导,牵头对特殊人才的招募与吸纳。当时各个层面的专业人士,例如专家、教授、企业家,因为疫情之初,大家都赋闲在家。当时我们就想把这些特别优秀的人才都招募进来。

你们机构从何时开始,以什么方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严昌筠:第一阶段,组建了荆门抗疫服务队,募集医疗物资。1 月 26 日我们在荆门成立了抗疫服务队,四处筹措物资,1 月 29 日,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发送第一批抗疫物资,28000 双医用一次性手套到达荆门,紧接着又从深圳建辉慈善基金会为荆门市一线医疗防控人员对接来 30000 元的慰问金,对接团省委、壹基金等捐赠的口罩有 20 多万支,无创呼吸机、雾化器、血氧仪数百台,核酸检测试剂盒 2016 份,都及时送到荆门定点医院,发放到荆门 60 多个社区、公安局、福利院等单位。
工作是特别艰辛,我们为货车办有通行证,但队员没车,而又住在郊区,为了参与卸货,往往徒步往返十多公里。人少工作量大,常常错过饭点,有时加班到深夜,寒冬里都是满身大汗。
2 月 15 日,那天突然下大雪,我们接收到壹基金一大批医疗物资,有 800 多件。疫情正紧,不能广泛招募志愿者,我自己在社区申请了通行证,徒步 1 个多小时赶到仓库,一路上只有风和雪,大街上空无一人,和其他几位徒步赶来的志愿者一起接卸,用了 3 个小时。那时候衣服汗湿了,口罩也被口水打得透湿,换了好几个。上午卸完,下午再转运到了荆门各个医院,风雪中随手拍的几张图片好多媒体都用了。 我是荆门热电厂职工,随着疫情的发展,职工隔离在家,买菜难,看病难的问题凸显,我们组建了三支小分队,各负责一个小区。打听到离厂 20 公里外农户有大量蔬菜滞销, 我们千方百计办了通行证,带上车,下田去采摘回来,分发到 20 多户困难家庭。还分批组织志愿者为职工和家属理发。

第二阶段,响应中央文明办、荆门市委组织部的号召,广泛动员义工参与所在社区的居民服务工作,这个阶段发生了很多故事。
那时候社区封闭,我们经常接到求助,那天一个独居的肾透析病患求助,我们联系社区,没车,联系的士,进不去,联系 120,没时间,只能电话陪伴,心理疏导。后来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普遍需求,就上报了荆门各级部门,也许是我们呼吁的结果,由荆门康复医院集中收养 200 名肾透析病人,专车轮班送去荆门一医透析。
热电厂附近有个人,13 岁因丧父导致精神错乱,和母亲相依为命 40 多年,没有收入,家徒四壁。我们上门看他,疫情封闭,没有煤气了,也不会打电话,他和他老母亲正拿冷水泡方便面吃,口罩也是垃圾箱捡的,洗洗就戴上。我们送米送油,帮他收拾屋子,疏通堵住的水池。水池子还有家里地下都脏得下不了手、下不了脚,收拾了一下午,开窗透气,焕然一新。还联系了灌气,走前煮上热腾腾的饭菜。
还有一位义工陈梅林,护理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瘫痪农民工冯某。当初来荆门一家煤矿打工的冯某在井下作业时不幸被石头砸伤腰部,经医院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是半身瘫痪,事后矿主与冯某私了。
与别的瘫痪病人不同,冯某下半身失去知觉,但腰部却一直疼痛难忍,每次疼得受不了,就想抠喉自尽。看到冯某的痛苦,陈梅林每天除了擦洗、按摩外,还得熬药、打针,消炎止痛。对于陈梅林的善举,周围不少居民很敬佩,房东奶奶以及同是租户的李大姐时常端来鱼汤。疫情期间,封闭在院子里,家人没能照顾,陈梅林也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一天都没有离开。

第三阶段,对接海外捐赠物资。经过开始阶段的抢购,当时市面上医疗物资没了,一些校友会、华人商社动员华人在海外扫货,大量海外物资通过慈善总会绿色通道涌进来。
为防止物资拥堵产生负面舆论,我们承接了这批物资第三方监管的工作,联络 17 个县市区志愿者组织,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天眼地网,全程督查医疗物资清关协调、快件清关、办理免税文件等医院签收工作。我们还收集当地医院的需求,引导捐赠人定向捐赠,不在仓库停靠。通过我们和医院、职能部门及当地指挥部的协调,这些物资第一时间进到国内,迅速抵达医院。
1 月 30 日,医疗物资最紧缺的时刻,荆门义工经手的第一个单子是华人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发来 7 万个口罩,分发 70 家医院,是 FFP2 型号口罩,发这么多家医院,特别费事,我就问原因,他们说建了一个医院需求群,有 100 多家发热定点收治医院负责人在群里,每家医院都缺,都紧急求援,他们就分解成了 70 份,分送 70 家医院。
那时俄罗斯航运管制越来越严,好不容易联系到仓位,又需要湖北省慈善总会签章的意向书报关,我们通过微信、国际长途电话无数次沟通,当天协助填报了 10 多份表格,在飞机起飞前 2 小时完成全部文件签署,顺利装机,视频连线中,两边的志愿者都激动哭了。
70 家医院一家家送达后,我们现场拍图,回收签收单。将痕迹归档,给捐赠人一个交代。有部分医院需要到天河机场中转仓库去拖,但医院特别忙,没人没车去拖,我们又多方联系爱心车队拖过去。
2 月 3 日,从肯尼亚内罗毕飞往中国广州的 CZ634 航班上没有一位乘客,但每一个座位上都放上了被纸盒包裹住的物资,这个视频我记得当时在抖音上刷屏了,这就是我们的志愿者史钰荣完成的对接任务。这一单其实很不容易,在对接肯尼亚中华总商会医疗防护物资捐赠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入关和修改物资进口地海关等,捐赠方和对接方先后出了 4 次通关文件,才顺利让共计 3000 箱医疗防疫物资的“无人机”从肯尼亚起飞,飞行了 8000 多公里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再转送至武汉。
2 月 7 号,泰国华人捐赠到大冶市中医医院的 10000 只口罩,由于已排好仓位的那一趟清迈到上海的航班突然停航,其他航班遥遥无期,志愿者就在微信求助,后来还赶到清迈机场候机室去,举着求助牌呼吁华人人肉带回国内。没想到一呼百应,众多华人蚂蚁搬家,2 月 9 日全部运到了浦东机场。
期间艰辛不为人知,每天只能睡 3、4 个小时,打鸡血一样不困不倦,和不同时差国家的朋友,每天能打200个越洋电话,协调海外捐赠人、国际商贸机构、海关、大使馆、航运公司、清关公司、物流公司。

第四阶段,投桃报李 驰援海外。当时欧洲疫情严重,之前对接海外华人捐赠的绿色通道是现成的,我们在国家法律规范允许范围内开展反哺活动,对海外华人和当地居民开展力所能及的支持。在将物资捐赠他们的同时,还给予来自祖国同胞的无偿专业陪伴,包括医疗支持和心理支持,增强海外华人在艰难时刻的疫情应对能力,不仅抱团取暖,更将危机化为契机,与所在国民众一起团结抗疫。
1 月 20 日,捷克华人李奇玉联系上在湖北省慈善总会参与海外物资捐赠工作的荆门义工,表示想为祖国尽一份心意。她是荆门人,剑桥博士毕业后,在捷克布拉格开办一所东方学堂,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她说家人都在荆门,龙泉中学的恩师陈信金、柯心平对她恩重如山。
看到国内疫情的发展,她和几位朋友成立了捷克华人战疫志愿者联盟。广泛联系当地华人社团募集善款,抢购医疗物资。当了解到荆门一医作为危重病人定点接诊医院,急需大量防护服后,她极力劝说浙江青田同乡会,将高品质的 865 套杜邦牌防护服拿到手,通过湖北省慈善总会绿色通道,在 2 月 2 日送抵荆门一医,同批送达的还有护目镜和外科口罩,总价值 132891 元。
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荆门义工联开始关注海外,3 月中旬,捷克疫情严重,大家觉得应该投桃报李,为捷克人民做点什么,于是筹集钱款,购买了价值 3 万元的口罩。通过和李奇玉沟通协商,这批物资将由李奇玉团队接收,并在布拉格的超市、老人院、孤儿院等高风险场所发放。
3 月 30 日下午,将 12500 个口罩封装上货。临行,还将捷克的国宝鼹鼠形象设计在了宣传图片上,粘贴在箱体上,寓意两国人民手拉手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物资捐赠得到了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大力支持,他们在脸书上进行宣传,多次称赞荆门义工是民间友好使者。

第五阶段,参与京鄂志愿者行动,搭建支持平台
作为湖北公益组织对接人,我们链接了湖北 60 多家组织共同学习,一起抗疫。通过实施致敬逆行者项目,支持湖北伙伴持续抗疫。
2 月 10 日,通过腾讯公益、建辉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实施两个项目,一是关爱武汉一线感染新冠人员项目,对确诊的医护人员家属、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致敬,每位 10000 元,目前已致敬 30 多名一线工作人员;二是实施关爱一线志愿者项目,包括参与抗疫的社工机构、志愿者组织和超级个体行善者,物色 30 家组织和个人,拟支持每个组织 3-4 万元,作为运作经费。
除以上各阶段工作外,荆门义工联还挑选了 140 多名专业志愿者,携手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指导老师、当年 SARS 病毒专家组成“京鄂志愿者联合行动组”,形成了“三师联动”的一个模式,就是社工师、医师、心理师的模式,为疫区前线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建制化专业志愿援助。
在上述工作中,你觉得有哪些做得比较成功,哪些还有不足?
严昌筠: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能力不足,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需求,觉得什么都想做,手伸过去的时候,其实看到自己腿是站不稳的,这里面有个巨大的差距。我们也看到一些商业机构、校友会的人,他们在特殊时期迅速转换身份,那种资源整合能力、调配能力以及行动能力,真的是太厉害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差距。
当时校友会他们也是通宵达旦的做事,按照企业模式在做,精细化资源管控。他绝对不像我们是很多信息对接过来,可能大量资源都闲置了,他们是每个资源都用到了极致。每个人也用到极致。
其实每个团队、机构他都有自己不同的理念和做事方式,平台大于一切,但是在某些具体执行上,我们可能就没有他们做得那么迅速,我们可能会反应更快,但行动力和能力不能匹配,这是最大的不足。
从机构负责人的角度看,这段时间你有什么感受。
严昌筠:第一个感受是社工机构参与得少,而且晚。一开始是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疫情后期才以专业团队介入。疫情前期,武汉临时组建的志愿者组织比注册的长期开展服务的组织多,大多是车队、商会、校友会、爱心企业组建的联盟。武汉之外各市州公益组织以注册的志愿者组织为主,和职能部门有联系,可以开到通行证,容易掌握需求信息。
第二个感受是疫情期间太多的的需求被忽视或者没有得到有效满足,自己有巨大的空虚和无力感;有部分临时组建的公益团队抗疫后期内部出现纷争分裂,各自离散了;志愿者志愿服务没能得到认证,事情过去了,可能都忘了。
第三个感受是在行动中遇到捐赠人或资助方对资金的使用要求和组织了解到的需求不一致的情况,不过志愿者没有资源也在做,大家 AA 习惯了,工作经费少就做力所能及的。
对于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在行动中暴露了一些问题。规范化后就有顾忌,茫然无措,比不得临时发起的团队。荆门义工联本就是由松散的个体组成,即刻响应了,效果也挺好,但正式注册的组织出现了社工成为志愿者,志愿者成为社区爱心居民的情况。
行业一直呼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我们观察到本次救援中社会组织在专业性方面存在问题,认为社会组织应该提高专业性。我们的优势是资源匹配、协调全省、项目化运作,将物资井井有条地管理送达。但不足也太多,精英人才不多,团队不如企业,痕迹资料不齐也不愿花精力。还是要培训,走出去和国际公益组织、向大企业借鉴学习,目前我们和海外捐赠团队线上交流合作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疫情对你们机构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严昌筠:不好的影响就是原先的项目暂时停滞无法推进,减少了资金来源。不过因为这个疫情,让我们参与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与能力不足,看到了新的方向。其实这个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就是机遇,对我们民间的公益组织大发展非常好的机遇。
一是资源的汇入。我们现在就是面对无数的资源,可以更好地来对接了,因为疫情,让政府、基金会、企业看到了我们,他们愿意信任我们。相信我们了,以后就会有更多的资源。疫情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90% 是正面的,我们准备启动新的项目时,有很多机构愿意来扶持。
二是公信力的增加。通过几个月的锤炼,我们得到了省慈善总会及其他组织的认可,他们也更信任我们了。作为湖北公益组织对接人,我们链接湖北 60 多家组织共同学习,一起抗疫。通过实施致敬逆行者项目,支持湖北伙伴持续抗疫,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为后续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三是机构内部更加融合。疫情期间的经历让我们变得更有信心,我们在这个大时代参与了这个大事件,作为见证人,为灾难痛心的同时也为自己可以出一份力而感到自豪。疫情渐渐退去后,我们向参与的义工征集抗疫故事,同时开设写作培训班,让我们的义工学会表达,学习用文字记录,留下故事。
四是激活了原有的内部资源,吸纳了新的人才加入,有一个荆门的直播网红,通过对接教我们如何直播宣传土特产,宣传我们公益理念,疫情让我们接触到了我们原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解决社会问题是一方面,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弘扬一种理念,让更多的人去关爱身边的人。

疫情过后,今年的发展规划有了哪些变化。
严昌筠:第一是要配合政府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促进城乡融合。这是我们今年最主要的方向,现在地摊经济正红火,还有像网红、直播、抖音等新的模式,我要把他们都拉进来,然后把荆门贫困户的一些土特产进行包装,让他们销售到更多的地方去,我们精准扶贫不仅是要掏钱,而是通过这个新的商业模式让他们脱贫。
我们要跨界到社会企业里面来,现在已经在工商局注册一个企业,我们的产品可以大方的卖,例如富硒米等都是自己种的农产品,都是请农业专家进行专项指导,不断改良,品质特别好,我们把这些好东西分享给更多人。除此之外还有文化理念的打造,既满足城市社群需求,让乡村的人也满足,让更多的农村人回归,同时又可以促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第二是提升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面对这么大的疫情我们真的是太弱小了。今年我们要更精准地发现社区的需求,我们把一些匹配的项目向他们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而不仅是我们义工联几千人来做这个事,这是倡导性的。现在我们荆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街小巷硬件设施全部到位,但无障碍通道还不到位,我们可以来提供建议。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啄木鸟服务队,发现市政建设的不足和不文明现象,我们拍照反馈到创文明城市办公室。
第三是要深度参与到湖北省慈善总会的一些项目里,更加具体化。第四是协助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院的建立与启动,将湖北省的公益组织全部聚集起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我们的一些传统项目今年肯定是要持续做,但是在一些细节地方会进行创新,因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视野更加开阔。

未来应对类似的黑天鹅事件,你有什么建议?
严昌筠:没什么特别的建议,只有自己的一些感想。其实长期以来,湖北各市州公益组织面临同样的困境:
重视做事,不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团队缺乏核心价值观,因之也就缺乏长远凝聚力;忽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忽视了做公益要有技术含量,绝不是有爱心有热情就可以做好;将公益和社会其他部门、领域、人群割裂,忽视了亚公益建设、生活方式建设也是公益事业的一部分,许多人自诩做公益纯粹而自满,对亚公益践行者看不上瞧不起,让自己少了很多的外援和同志。
而且义工领袖中高级知识分子不多,视野和思维有所局限,需要和高校精英合作对接。不同领域的公益人士和团体缺乏交流互动,甚至在一个不大的城市里不同类别的团队都很少交流,更谈不上资源共享和融合共进。 我们需要学习,需要突破,期待更多的培训。我们还需要搭建一个省域的公益平台,互相交流学习,还可以全省联动做一些项目。光靠高校和荆门、孝感、襄阳几个地方公益组织撑不起这个台子。也期待通过这个平台能更好地和政府、企业沟通协作,实现跨界多赢。
首先是梳理各市州活跃的公益组织,邀请他们进入平台,形成公益组织集群,打造湖北公益慈善地图。让需要购买服务的政府部门找到他们,并且在这里有准确的可信的随时更新的资质。为评估这些资质,需要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星级评估、审核,同时也通过设置任务清单,让社会组织通过参加培训和执行任务项目,使自己资质排名得以提升,服务能力更强。
这个平台还会汇集政府各职能部门每年购买服务的清单,打通政务网,让职能部门的需求及时在这里呈现,让公益组织能轻易找到。这个是消融了一个很大的壁垒,这些资源不是没有,而是公益组织自己不去找不去看。
这个平台由省慈善总会建立的湖北省慈善组织联盟基地来运作,平台上还会有基金会集群、爱心企业集群、媒体集群、湖北社会建设智库、评估人才库和顾问人才库,这些人才库特色是在项目实施期间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干完即走。
我们要搭建稳定的生态体系,包括资源提供体系、能力建设体系、信息公开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这个平台要实现呈现、赋能、补缺,让社会组织、政府、企业、高校互相看到互相连接,是孵化培育体系,是 1.0 版本。这都是在打基础,最终指向 2.0 版本,功能是交易,社会要素配置平台,破解社会建设领域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对接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各类交易主体信息融通和资源联接。

能否梳理下近 5 个月你们机构行动的重点事件?
严昌筠:第一个重点事件是组建“荆门义工联疫情物资保障队”,负责防疫物资的筹集、协调、运输、发送。
疫情期间,共对接浙江妇基会、壹基金、上海华侨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单位为荆门医疗机构捐赠无创呼吸机 13 台、雾化器 20 台、血氧仪 40 台、双道微量注射泵 24 台、核酸检测试剂盒 2016 份、安心裤 812 箱、外科手术手套 94000 只、一次性外科口罩 105000 个、消毒剂 100 桶等,并及时送达定点医院。筹集民用口罩 118000 个,消毒水、洗手液、酒精等一批物资,发放到 60 多个社区、公安局、福利院等单位。
实施支持武汉市抗疫一线被感染人员项目,向 40 个武汉抗疫一线家庭和 168 个湖北省内困难家庭发放共 50 万元关爱金和物资。实施“致敬湖北一线志愿者”项目,已向省内 18 家公益组织发放 44 万元致敬款。
第二个重点事件是加强协调,服务全省海外募捐物资落地分发。海外华人心系祖国,自发筹集物资,绝大部分涌进湖北省慈善总会开辟的医疗物资捐赠绿色通道。
我们曾在 2019 年协助湖北省慈善总会搭建慈善志愿者体系,全省分 12 个片区组建应急救护大队。12 月刚搭建好,开年疫情发生就用上了。防止物资拥堵,我们联络这 12 个片区志愿者组织,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天眼地网,全程督查医疗物资的医疗资质、清关协调、办理免税、医院签收等工作。100 多名队员在公益地图上和全省上百家发热定点医院一对一结对,物资一进关,就按照物流单号,跟踪物流对象,提前预告医院接收。
我们收集当地医院的需求,引导捐赠人定向捐赠,不在仓库停泊中转。我们和职能部门及当地防疫指挥部协调,疏通物流,第一时间进到国内,迅速抵达医院,如果物资要在仓库中转分发,而医院实在无人无车来接收,义工就协调物流或自己上阵将物资送到。截止 4 月底,荆门义工联共督导捐赠湖北省物资 4012 万件,工作平稳有序,民政部来湖北指导调研期间,肯定了社会组织参与慈善物资分发督导的新做法。

第三个重点事件是深入社区解急难,居民安全志愿守护。随着疫情的发展蔓延,全市区域封闭进而小区封闭、村镇封闭,群众生活必需的物质供应成为难题。
荆门义工联党委发出倡议,号召有条件的义工参与到所在小区、村镇的疫情防控服务中去,从自身做好防控,从身边做好防控。3000 多名义工响应号召,走出家门、到达自己所在地的防控卡口(点)。他们克服对病毒的恐惧,忘我战斗在防控一线,值守卡点,登记进出人员信息,测量体温,为群众买菜送药,解决生活急需。 第四个重点事件是搭建专业服务平台,志愿“抗疫”惠及海内外。荆门义工联挑选了 140 多名专业志愿者,携手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指导老师、当年 SARS 病毒专家组成“京鄂志愿者联合行动组”,为疫区前线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建制化专业志愿援助。
随着国际疫情的大流行,行动组将目光转移到全球抗疫的战场上,协助海外华人和留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综合性的社会支持,提供陪伴和咨询服务协助他们度过艰难时刻。3 月 30 日下午,荆门义工联将采购的 12500 个口罩发往捷克首都布拉格,以应对当地疫情。物资捐赠得到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大力支持,他们在官网上进行宣传,称赞荆门义工是民间友好使者。
本期采访人:王梦丽,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员工,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团队成员。
本期采访对象:严昌筠,中共党员,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民调办主任、荆门市义工联秘书长、荆门市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曾荣获团中央“全国优秀志愿者”、“中国好人”、湖北省“荆楚雷锋”、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总工会“职业道德先进个人”、荆门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他的家庭 2014 年被全国妇联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编辑:杜欣雨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