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开放时代论坛
“作为中国研究方法的文史哲传统”议程
l 开幕式
时 间 | 事 宜 |
11月7日 主持人:谭同学 | |
8:30-8:50 | 开幕式致辞:何明、吴重庆 |
l 第一节 中国经验及其时间脉络
11月7日 8:50—10:40 | ||
主持人:翟学伟 | ||
时 间 | 发言人 | 题 目 |
8:51-9:10 | 刘志伟 | 食货——走出形式经济学的经济原理 |
9:11-9:30 | 郑振满 | 民间历史文献的“语法” |
9:31-9:50 | 任 锋 | “会通为体,分别为用”: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的大义家言 |
9:51-10:05 | 王铭铭 | 评议 |
10:06-10:20 | 自由讨论 | |
10:21-10:40 | 合影、茶歇 |
l 第二节 中国视角及其他者反思
11月7日 10:41-12:10 | ||
主持人:吴重庆 | ||
时 间 | 发言人 | 题 目 |
10:41-11:00 | 朱苏力 | 家国天下,中国的问题、制度和概念 |
11:01-11:20 | 王铭铭 | 中国在何种意义上是方法? |
11:21-11:40 | 张 城 | 中国道路的方法论: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为方法 |
11:41-11:55 | 李放春 | 评议 |
11:56-12:10 | 自由讨论 |
l 第三节 中国思想及其哲理底蕴
11月7日 14:30-16:35 | ||
主持人:赵丙祥 | ||
时 间 | 发言人 | 题 目 |
14:30-14:50 | 吴 飞 | 礼学架构下的宗教 |
14:51-15:10 | 姚中秋 | 经史传统抑或文史哲传统? |
15:11-15:30 | 李长春 | 古典学对中国哲学意味着什么? |
15:31-15:50 | 李 筠 | 作为文史哲方法论的元问题 |
15:51-16:05 | 陈少明 | 评议 |
16:06-16:20 | 自由讨论 | |
16:21-16:35 | 茶歇 |
l 第四节 中国社会及其自我理路
11月7日 16:36-18:25 | ||
主持人:李放春 | ||
时 间 | 发言人 | 题 目 |
16:36-16:55 | 翟学伟 | 试论中国传统学术如何作为方法进入社会学研究:以中国人的脸面观研究为例 |
16:56-17:15 | 卢晖临 | 文史哲与社会学想象力的养成 |
17:16-17:35 | 赵丙祥 | 江湖:一种理解中国社会的途径 |
17:36-17:55 | 王东美 | 历史的共情:中国心理治疗的一种可能 |
17:56-18:10 | 吴重庆 | 评论 |
18:11-18:25 | 自由讨论 |
l 第五节 中国经典及其生活本色
11月8日 8:30-10:15 | ||
主持人:姚中秋 | ||
时 间 | 发言人 | 题 目 |
8:30-8:50 | 陈少明 | 经典世界中的《兰亭序》 |
8:51-9:10 | 刘 伟 | 发现力量:晚周诸子思想的兴起 |
9:11-9:30 | 吴重庆 | 中国传统中的“生民” |
9:31-9:45 | 吴 飞 | 评论 |
9:46-10:00 | 自由讨论 | |
10:01-10:15 | 茶歇 |
l 第六节 中国情理及其现代传承
11月8日 10:16-12:05 | ||
主持人:李晓斌 | ||
时 间 | 发言人 | 题 目 |
10:16-10:35 | 程美宝 | 靠近“声境”:一种抗衡中心-边缘论的尝试 |
10:36-10:55 | 江 湄 | 再思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
10:56-11:15 | 渠敬东 | 社会科学的人文性 |
11:16-11:35 | 何 明 | 民族研究的认识论转向 |
11:36-11:50 | 刘志伟 | 评论 |
11:51-12:05 | 自由讨论 |
l 第七节 中国话语及其多维发展
11月8日 14:30-16:35 | ||
主持人:郑振满 | ||
时 间 | 发言人 | 题 目 |
14:30-14:50 | 关 凯 | 中国话语:政治哲学还是社会理论? |
14:51-15:10 | 李放春 | 革命史研究中的“中国哲学”问题 |
15:11-15:30 | 张华军 | 中国教育人文化探索的认识论思考:以“心的作用”为核心的讨论 |
15:31-15:50 | 周展安 | 中国当前思想状况与“中国性”问题 |
15:51-16:05 | 朱苏力 | 评论 |
16:06-16:20 | 自由讨论 | |
16:21-16:35 | 茶歇 |
l 第八节 中国经史及其族群研究
11月8日 16:36-18:25 | ||
主持人:李志农 | ||
时 间 | 发言人 | 题 目 |
16:36-16:55 | 郑 莉 | 海外华人的文化传承 |
16:56-17:15 | 谭同学 | 迈向主权的民族理论自觉 |
17:15-17:35 | 高 朋 |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范式转变及其中国特色 |
17:36-17:50 | 赵丙祥 | 评论 |
17:51-18:05 | 自由讨论 | |
18:06-18:25 | 闭幕式致辞:刘朝华、关凯 |
来源:人类学之滇;他者的世界 公众号
小夏编辑:王平
特此说明:
整理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欢迎读者指正。
本平台推荐文章或著作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原发单位、原发表期刊、出版社及原发公众号所有
本平台转发文章只供学习阅读用,如需学术引用请查阅原文发表期刊或著作。
如果您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删除。
本平台转载或发表的文章,仅供大家学习,并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
【人类学与民族学之夏】人类学与民族学之夏是一个服务于人类学与民族学教学与科研的公益平台。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探索和实践人类学与民族学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为人类学与民族学的教学、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服务,希望通过这一学术公益行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迈向人民的人类学与民族学尽一点我们小小责任和奉献。
编辑:涂才婷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