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18年也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成立十周年,民间公益自汶川地震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十年里,公益已逐渐成为公共话题。在和申志民的交流中,他表示那些受访者接受的闪电式快问快答呈现出的就是一种真实的、质朴的公益观,其中有不少内容对于公益慈善行业有所启发。正值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8年会举行之际,我们请他写出此篇文章,供同行学习交流。
——申志民
1、公益透明度消弭公众认识误区
问:为什么这么说?
答:听说的,反正就是很多人捐的钱只有一小部分用在灾区,剩下的钱都被“中间人”卷走了,汶川地震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新闻是这样说的。
采访中我们发现,目前而言,受访者对公益领域如基金会以及社会组织等的辨识度还不够高,多数通过媒体报道、企业自组织等方式参与、了解公益。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受访者均把担忧指向“透明度”,认为基金会等大平台做公益能朝着专业的方向发展,这值得倡导,但专业的前提是,如何把捐赠者的善款透明化,让捐赠者真正了解捐赠真相,如果真相被掩盖,自媒体时代,谣言则可能替代真相成为主流声音。
在关于透明度的交流中,多数受访者认为,公众所捐赠的善款,一定比例用于办公开支、人力成本等非常正常,也可以理解,但行政开支等支出并不影响公益透明度的公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带来的便捷,机构信息透明化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这也与公众的期待相互合拍。因此,对公益机构而言,将基于透明度的信息公开融进公益慈善运营的各个环节,并加强内部财务审计、慈善项目执行监督等,过程中及时向捐赠人反馈公益项目信息,真正提高机构透明度,是赢得公众信任并获得支持的前提基础。
2、公益活动=一次性?
在公益项目或公益活动设计中,针对可能存在的“一次性”问题,如何弥补漏洞,建立公益机构、受助人以及公众、企业、政府等之间的一个可持续性的关联模式,实现多方受益,是一个有价值的挑战。
3、公益距离我们很远么?
人人参与,才是公益。目前而言,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平台,已调动亿万公众参与到公益之中。对于基金会等机构而言,如何近距离走进公众,如何让公益与公众生活相互链接,消除公益与公众之间的观念壁垒,这是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公益不是只靠专职公益人就能做好的事情。
4、公益活动要不要好玩有趣?
对公众而言,参与好玩有趣的公益活动是愿意加入和认识公益的因素之一。对于公益项目设计者而言,如何发起好玩有趣的公益项目,把本是苦情牌、悲情牌的项目结合实际变身成趣味性高,互动性强的公众参与项目,调动更多公众参与并为公益带盐,值得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探索。
汶川地震以来,公益十年发展中,公众对公益项目的“挑三拣四”,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公众对公益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需求不再是救苦救穷的简单的慈善需求,更多的是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公益活动与自身价值相结合的成长需求。
5、什么公益活动公众最不想参加
问:为什么?
答:因为我觉得现在很多公益活动不纯粹,掺杂了很多非公益的成分在里面,现在成了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比如公益晚宴,也许公益在里面的作用就是一个名头,其实整个活动就是一个社交活动。
受访者中,也有人提出想参与真正的公益,而非形而上的公益活动。所谓形而上的公益活动,是指要么商业浸入的味儿非常浓,要么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均被“安排”,让参与者有“演戏”的排斥感。
公益机构在引入商业化合作的过程中,面临着为商业背书的风险,因此,如何用好和保护自身的公益品牌,珍惜公益机构的羽毛;如何让公众感受到所参与的活动是“真正的公益”,通过公益活动激活大家内心的善,则需行业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一起推进公益活动及品牌价值的最优化。
6、公众筹款要不要只盯钱袋子?
阿里巴巴公益的蚂蚁森林,就是阿里巴巴员工在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设计出来的公益产品。如果只盯着公众的钱袋子,以捐赠数额为目标,可能无法满足公众多元化的公益需求。
7、公益人的薪资,应该如何定义?
问:公益人的薪资低,如何看待?
答:我也知道,公益人有的拿很低的工资,甚至没有工资。关键是你用什么心态去对待公益。我认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投入公益事业,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升。另外,公益如果是一个行业,我希望像酒店、金融、法律行业一样,凭能力拿到应得的薪资,一个金融家年薪可以拿百万,为什么公益秘书长不能?公益秘书长或管理者如果年薪百万,中国的公益市场可能运作成熟了。如果连公益管理者都生活拮据,很难想象这个机构能留住多少人才。因为,情怀是不靠谱的。
8、情怀和专业?哪个更重要
这种专业,则是机构发展中比较稀缺的力量。比如,品牌传播、公众筹款、大客户维护、产品设计、志愿者维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等,都需要社会不同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
目前而言,公益的门槛相对较低,项目而无法可持续,以及遇到瓶颈如何突围也成为情怀之外的现实问题。而引入专业人才,在情怀的基础上将项目做专业,如透明度等等,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尝试的路径。
9、如果没有公益,地球会怎么样?
答2:会转,但是它可能会转的特别机械,没有正能量,或者我觉得不是因为有公益这个世界才会转下去,但是没有公益这个地球肯定转的特别不好。
答3:公益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做公益是维持人类生存的一种途径,如果没有人做公益,也可能就没有人类了,地球转不转的意义就不大了。
编辑:张倩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