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
基金,由十位设计师2014年底创立的中国设计界第一家自发性公益基金会,在过去的近五年时间里,已资助31个优质的公益项目,其中25个为单次资助项目,6个为连续资助项目。
2019年起,创基金公益项目征集将升级命名为“设计教育助力计划”,每年分两期征集,聚焦设计教育,通过征集、资助围绕设计教育开展的研究、探索及创新的公益项目,助力设计教育领域的变革和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推动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
资助对象
与设计教育相关的院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
资助内容
设计教育及围绕设计教育开展的研究、探索及创新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各类设计专业的课程研发、教学体系改革、课题研究、教育实践、人才培养、工作坊和交流活动等公益项目。
资助数量
每期不超过3个项目
资助金额
每个项目不超过30万
资助周期
每个项目资助周期不超过1年
征集截止
2019年8月20日
评选流程
1. 项目申报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并填写《2019年首期设计教育助力计划申报书》及PPT模板,录制项目解说微视频(不超过5min),扫描单位营业执照,将所有申报资料打包发至创基金邮箱info@cfoundation.cn,邮件主题为“2019年首期设计教育助力计划+项目名称”。

2. 资格审核
创基金秘书处对申报项目材料进行资格审核。
3. 初选入围
根据评选维度,创基金秘书处对申报条件合格的项目进行初选,确定入围名单。
4. 专家复评
初选入围项目资料提交“设计教育助力计划”专家评审组进行复评,评委由设计院校教授、著名设计师、资深媒体人、企业家组成,确定终评名单。
5. 实地考察
创基金秘书处对进入终评的项目实地调查,与项目负责人进行访谈。
6. 创基金理事会终评
创基金理事会最终评选出资助项目,资助结果于一个月内公示。
评选维度

往届设计教育公益项目
(部分)

课题起源于2008 年底,由中央美术学院王铁教授发起,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月教授共同创立3+1 名校实验教学模式,强调教授治学理念与名企名人实践导师合作,共同指导教学,打破院校间壁垒。2015 年起创基金开始资助,至今已持续5年,陆续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匈牙利佩奇大学等地答辩,来自国内外的高校学生、教授、知名设计师等参与课题。

从2015 年起持续支持包豪斯研究教育出版计划,为包豪斯中德合作交流工作坊提供资助,推动“包豪斯”这个现代设计源头的再发现与更新,以此促进中国现当代设计教育与实践的发展,为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8年4月8日,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杭州开馆,作为项目资助方,创基金的名字被永久篆刻在博物馆大楼入口处的捐赠者名录中。

于2011 年由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发起,2016-2017年创基金持续资助并指导。项目旨在培养两岸大学室内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对设计创意思考、绘图表现能力及表达能力。竞赛活动后于两岸选择优秀的学生参加文化交流和创意设计的工作营,建立两岸青年学子交流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设计教育开始转型以适应新情况。长达3年的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对苏丹教授数十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教生涯中的教学案例、课程实践、艺术活动、国际交流等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设计教育中思维与身体的重要作用与逻辑关系,最终为我国设计教育的转型提供一定的方向性建议。
编辑:李福滨 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