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整合资源,率先在石塘、丰塘、佛子、新圩、陆屋5个镇试点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党建领航、强化培训、多方联动”为工作切入点,深入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出一条灵山特色的本土乡镇社工服务站发展道路。
党建引领“强”起来
灵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将这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乡镇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工作和各试点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同时,印发了《2020年全县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高位推进社工站建设工作。
各试点镇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在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提供便利,目前5个试点社会工作服务站均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挂牌、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
县民政局还依托中共灵山县社会组织委员会,将本土社会组织——县新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孵化建设成为功能型党支部。党员社工在入户探访或开展专业服务时,佩戴党徽主动“亮身份”。
同时,鼓励社工站开展“社工+党建”特色服务项目,如新圩镇社工站开展“五社联动、美化家园、护童成长”儿童关爱系列活动,将党日活动与专业服务有机融合,提高党员社工为民服务能力。

石塘镇社工站揭牌
强化培训“专”起来
组建“多元化”人才队伍。指导承接机构开展社工站人员招聘工作,积极动员各试点镇(街道)推荐本镇青年人才,特别是在专业社工、代课教师、村级后备干部、返乡大学生、年轻党员中挑选出10名优秀人才(每站配备2名),确保社工站服务队伍的多样化。
打造“本土化”社工队伍。充分借助承接机构本土服务基础和经验,及时召开社工站人员岗前培训,常态化开展每周、每月例会,建立季度表彰、年终考核等机制,提高社工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灵山县民政局还联合县财政局出台《关于开展2020年灵山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奖励工作的通知》,动员5个社工站10名社工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定期组织社工参与外出培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开展“专业化”督导培训。充分利用自治区、市、县三级督导机制,邀请自治区级督导团队到点指导专业服务工作,配合市级督导机构的定期网络团体督导和参与季度现场团体督导,督促承接机构灵活开展文书督导和服务技能培训,促进各个驻站人员准确把控服务重点、及时化解服务困惑,有效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开展社工站督导培训
多方联动“活”起来
灵山县充分发挥“镇(街道)社工站+社区(村)”两级服务平台和“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社区(村)工作人员队伍、社区(村)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联动的“多方联动”机制作用,灵活撬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方资源,对各个服务群体开展针对性服务。
“社工+社区”模式夯实民政基层服务能力。社工通过社区平台,积极参与民政入户走访、对象排查、信息核查、政策宣传等中心工作,充实了基层民政力量。同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手法,在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成为民政服务对象的贴心人。
“社工+社会组织”模式激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工站成立以来,各镇(街道)社工站以新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依托,联合灵山县关爱弱势群体协会、爱心志愿者协会等各社会组织开展服务。2020年,各镇(街道)社工站积极链接资源开展了“护童成长”“合力监护”等系列活动12场,服务群众2387人次。
“社工+社区志愿者”模式助力联动作用有效发挥。社工站在每个社区(村委)培养一支由5人以上组成的本土志愿者队伍,联合志愿者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探访服务。截至目前,各镇(街道)社工站对全县1888 名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并开展跟进服务,进一步织牢“三留守”人员关爱保障网。

入户探访困境儿童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作者:陆林锋
责编:汪昊 徐蕴
制作:汪昊
编辑:涂才婷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