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权威解读 | |
信息来源 | 社会救助司 | 发布日期 | 2020-09-03 |
公文名称 |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答记者问 | ||
主 题 词 |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 文 号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答: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救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4年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8+1”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相应出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健全体制机制,使社会救助在保障基本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有近5000万困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实施临时救助1000多万人次。近5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分别增长8.7%和14%。各专项救助也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与新时代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社会救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比如,一些救助政策和保障措施只覆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制度之间协调联动不够,救助资源分散,救助信息不能互通共享,兜底保障安全网不够严密;救助方式和供给主体单一,难以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一些地方投入不足,基层经办服务能力薄弱,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当前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党的十九大提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为新时代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指明了方向。《意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出台的。
《意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抓住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推动新时代社会救助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又是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一年,《意见》的出台,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答:《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兜底保障基本民生的综合改革举
编辑:赵倩socialwork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