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学校社会工作在行动,社工团队在深耕。
林护杰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奖—助力高关怀学生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六中等十多所学校在心理、行为、家庭关系等方面面临困难或问题的“高关怀学生”为服务对象,受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委托,由北京同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与青少年社工专委会专家团队支持开展的学校社工服务项目。
01
项目介绍
助力高关怀学生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受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委托,由北京同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与青少年社工专委会专家团队支持开展的学校社工服务项目。本项目针对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六中等十多所学校在心理、行为、家庭关系等方面面临困难或问题的“高关怀学生”,依据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和抗逆力理论,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历奇辅导、家庭治疗等专业方法。面向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等相关群体,开展了“2+1成长陪伴、主题班会、小组活动、亲子营会、个别辅导、家庭探访、家校共育讲座、服务学习”等线下和线上形式相结合的服务内容。
02
项目目标
协助和支持学校评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引导学生看到“问题”背后的积极意义,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搭建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网,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问题和困境,从而提升自我抗逆力和未来规划力,增强家校沟通力和社会支持力,助力学生实现正向健康成长。
03
项目成效
本项目有效回应了学校“高关怀学生”渴望理解、陪伴、联结、专业支持的需求,探索了本土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和模式,在经历2年的实践探索后仍在持续开展实务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效:1.给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学生更加自信,应对问题的能力提升,情绪更加稳定,更加乐观积极;2.提升了家长亲子教育的能力和信心,缓解了家长的压力;3.搭建了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网,有效减轻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压力。
04
项目创新
1.创新探索“家-校-社”联动共育的模式,将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社区资源由社工整合协调,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系统地促进学生正向成长;
2.创新运用“成长向导”等青少年社工服务方法,案例入选社会工作国家标准相关书籍《青少年社工服务指南解读》;
3.探索创新学校社工嵌入学校教育的机制和体制,项目探索从多个层面将社会工作服务嵌入学校教育的系统,对我国本土学校社工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05
持续发展
本项目于2017年10月开始实施,经过2年多的实践探索,逐步得到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和服务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也逐步获得服务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项目也因此得以持续开展实施至今。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朝阳区教委的支持和协调下,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结合项目服务的经验、实践研究和反思,项目服务的主要对象、服务内容和模式也在进行调整和优化。
06
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
项目在开展实践探索的同时,也在进行积极的实践研究和成果转化。
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在2018 年8月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学校社会工作研讨会》、2019年1月举办的《儿童社会工作的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发表。此外,基于项目的经验和资料,有多位参与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志愿者也完成相关主题的毕业论文。在成果转化方面,项目服务报告和资料汇编,经有关渠道上报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民政局,引起了关注和重视,推动了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北京市教委联合举办,由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承办的《2019年度北京市教育领域社会工作高级人才研修班》,项目服务经验也得以向全市教育领域分享介绍。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倡导和推动下,项目经验已经成功复制推广至广东汕头等地区。2019年由北京同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汕头大学、汕头市卫生学校等单位成功开展“相伴成长-大学女生关爱职校女生公益服务项目”。
07
专业反思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是一项以需求为本、系统性支持的专业助人服务,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助人工程,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反思。
1.重视需求评估、精准服务;
高关怀学生容易被贴标签,更需要关注和帮助。学校、社工应始终坚持“需求为本”,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根据真实需求设计服务方案,提供精准服务。
2.重视朋辈支持、陪伴同行;
让青少年感受朋辈群体的理解接纳、同理支持,是融入服务对象群体、走进青少年内心的重要策略。将驻校社工模式与“陪伴成长”朋辈辅导服务创新性地相结合,有助于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服务。
3.重视专业服务,确保实效;
社工应在服务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注重服务专业性的渗入和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的宣传、倡导。以“情”动人的同时还要以“理”服人,用专业的服务行动和实际成效来赢得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4.重视资源整合、专业合作;
一方面应注重服务资源的发掘与整合,另一方面本着“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的理念,开展多专业分工合作,为服务对象链接专业的服务资源,以优势视角来支持、陪伴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态系统,做好协调工作,保障服务的顺利进行。
编辑:骆盈盈socialworkweekly.cn